一
创设情境
导入新知
二
三次创造探究新知
三
巩固应用
内化新知
四
总结反思
拓展延伸 |
1.猜谜,激发学生的兴趣。
“八字头下一把刀”——分
2.分月饼,从整数过渡到分数。
(1)把十块月饼分给2个小朋友,每人分得几块?
(2)把六块月饼分给2个小朋友,每人分得几块?
(3)两块月饼呢?
师:
像刚刚这样每个人分得的月饼数一样多,你们是怎么分的?
(4)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,每人分得多少呢?
1.创造二分之一。
(1)半块月饼怎样表示呢?还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吗?试着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。
a.试着在练习本上表示。
b.学生把表示方法写在黑板上。
c.说说你的想法。
小结:
虽然表示的形式不同,但意思相同。
(2)指导分数写法,读法。
(3)充分认识理解1/2。
a.月饼的一半为什么用1/2表示?
板书:
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,每份是它的1/2.(读作:
二分之一)
b.同桌间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二分之一的。
师:
月饼的一半能用1/2表示,什么的一半也能用1/2表示?
c.选一个喜欢的和同桌说说。
小结:
无论什么物体,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,每份都是它的1/2.
2.创造几分之一。
师:
还能平均分成几份?还能想到几分之一呢?
(1)师:
能想到几分之一,有没有勇气创造一个几分之一呢?
a.现在就用学具把你想到的几分之一创造出来。
b.做完的和同桌说一说。
c.挑选学生作品贴到黑板上。
d.展示作品的学生到前面汇报。
(2)揭示课题:
师:
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之处?(板书课题:
几分之一)
(3)揭示分数及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表示的意义。
3.创造四分之一。
师:
刚创造出了几分之一,还想再创造吗?我们共同创造四分之一!
(1)用同样的正方形通过折一折,涂一涂的方法,创造出它的四分之一。
(2)做完的和同桌说一说。
(3)挑选学生作品贴到黑板上。
(4)这些1/4,有什么不同?
(5)折法不同、形状不同、颜色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/4表示?
小结:
这就是分数的本质,和折法、得到的形状、涂的颜色无关,都是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,取一份,不仅每份都是它的1/4,而且大小相同。
1. 判断。
2. 写分数。(数学书91页,写在书上)
3. 生活中的分数。
a.法国国旗。
b.身边还有什么能用几分之一表示。
小结:
任何事物,无论平均分成几份,每份都可用几分之一表示。
4. 猜长度。
5. 巧克力,联想分数。
小结:
同一物体,不用的分法就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。
1.拓展,分数也有大小。
2.拓展,你还能想到几分之几呢?
3.本课你学会了什么?你是怎么学会的? |
猜谜语
抢答
平均分
引发认知冲突
整数无法表示
自主创造
汇报交流
读写分数
表达训练
同桌交流
交流汇报
自主创造
汇报交流
快速记忆
独立思考
动手创造
同桌交流
班级汇报
独立思考
练写分数
寻找身边
的例子
交流汇报
畅谈反馈
总结提升 |
谜语导入,激发学生兴趣。
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:
分月饼,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化,趣味化,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,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。
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由整数巧妙引出分数,并突出平均分。
动手操作,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史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,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,而是主动构建,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作用。
给学生充分展示表达 的机会,
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、动口交流、动脑思考,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,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。
知识迁移猜想,结合生活经验
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。
采取“引导--探索--发展”这一教学模式。这种教学模式,能促使学生学中有思,思中有疑,疑中有得。用“引导”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,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;用“探索”来反映学生的亲历过程,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;用“发展”来阐明教与学的目的,以培养学生观察、分析、比较和抽象概括及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。
让学生主动研究,自主明确理解含义。
在“为什么不同的折法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”的追问下,引导学生渐渐明晰分数的本质属性,而“平均分成几份”“表示这样的 1 份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”才是分数的本质。
独立完成,
反馈交流。
畅谈收获。 |